以前我们老是抱着古代人的四大发明引以自豪,可那时候还没有新中国呢。如今科技这么发达了,我们还是老跟在比我们人口少的所谓发达国家的屁股后面跑。是的,鲁迅老先生是说过“拿来主义”,但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,目的不是老跟在人家后面,是要步子快些超过去。中国人有志气、中国人聪明、中国有五千年文明、中国地大物博、中国经济发展比别国快。是够快够聪明的,你今天发明什么,我明天就能出什么,只能说是紧跟着人家的步伐罢了。某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也已经退化到出出国、搬搬资料、指导一下混饭吃的日子了。窗户打开了,记着关好窗纱,我们需要的是新鲜的空气,苍蝇、蚊子可不能进来啊!我们身边出现的新生事物愈来愈多,问题也随之而来,为什么?就像人吃食物,首先得知道能不能吃,再就是吃到肚子里了还得经过良好的消化吸收过程,这样对身体才有益,反之,得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。当今世界上除了跟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相关的行业还有什么所谓高科技的东西吗?我们的智商甚至比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的高,但思想依赖性太强,敢想不敢做,要不就是创新能力差,好好的东西到我们手里不是改的面目全非就是偷工减料。别的例子我就不举了,大家都知道一些,在这里我就说说植物墙,在国外叫PLANT WALLS、GREEN WALLS、LIVING WALLS等。
100多年前法国人LAKA发明了拉卡粒(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陶粒)用于无土栽培植物实验;30年代日本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日趋紧张的土地,大力开发研究水耕农业;60年代,中国无土栽培项目研究成功;90年代,无土栽培在各发达国家农业上发挥其明显优势;进入新世纪,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蔬菜生产领域也得到了大力推广,比如山东寿光高效蔬菜基地、中国驻南极科考基地、上海高效绿色蔬菜基地、海军野外蔬菜供给等等。各地政府还建设了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向民众普及无土栽培知识。原来植物离开了土壤也能很好的生存,这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关注。
其实植物墙有很多个版本,我们常见的有攀援类植物墙、土工模块化植物墙、框架结构盆栽拼凑植物墙等,还有近些年科技观光园里的泡沫板PVC结构植物墙。在国外,植物墙用于商业和建筑绿化也是近几年的事情,具体是谁发明的就无从说起了,但基本上就两类:一是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·布朗克发明的无土立体栽培系统;再者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块化栽培系统。原理基本上都一样:植物生长主要是靠水、阳光、营养物质、能使其生存的基质及环境。野外很多植物都没在土壤里面扎根生长,比如石壁上生长多年的树木、森林里寄生在大树上的蕨类植物、还有我们经常看到老房子房檐及屋顶上生长出来的植物等。它们生长的甚至比我们人工培育的植物还要健康漂亮,自然造物不是人类能所及的。
植物墙商业化对社会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贡献,面对密密麻麻的钢筋水泥建筑,噪音、强烈的阳光在各个建筑物间来回折射,我们所接触自然界的机会越来越少,对自身健康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。作为一个好的项目,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开发推广,但从技术上美学角度上看,并不一定都是算成功的,相互模仿的比较多,就像我前面提到的,并不是光中国有模仿的习惯,老外也一样,毕竟成功往往只眷顾那些为此辛勤付出汗水的人。